当身体发出疼痛的预警信号时,上腹部的不适感常常被忽视,容易被简单归咎为“吃撑了”或“胃着凉”。然而,这一区域通常包含了胃、肝、胆、胰腺等重要脏器,任何一个器官的异常都可能引发疼痛。因此,山东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刘双强调,上腹痛绝不仅仅是主观感受,它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“警示灯”,也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“先遣队”。
上腹痛的潜在问题
上腹疼痛及不适除了与常见的胃病有关,还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:
1. 胆囊疾病
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,进食高脂、高蛋白食物增加,慢性胆囊炎、胆囊息肉和胆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。胆囊与胃、十二指肠紧密相邻,因此胆囊相关疾病会导致右上腹剧痛或绞痛,并可能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,常伴有恶心和呕吐,尤其在食用油腻食物后更易发作。
2. 胰腺炎
不良饮食习惯同样增加了胰腺炎的风险。胰腺位于胃的后方,当患有胰腺炎时,疼痛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,可能与胃痛相似。
3. 心脏疾病
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,部分患者在初期会出现脉搏过快或过慢、四肢发冷,并且可能出现“胃疼”等症状。
误将胆囊炎当成胃病的高危人群
在胆囊疾病的诊断中,不少胆囊炎病例被误诊为胃病。刘双主任解释道:“胆囊和胃的位置极其接近,胆囊引发的右上腹痛与胃痛症状相似,此外,两者的疼痛神经传导路径有重叠,给误诊带来了机会。”
易误诊的人群包括:长期患有“老胃病”的患者,往往因固有认知而忽视新发的胆囊问题;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使疼痛感知不典型;而老年人因身体机能退化,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,症状容易被误解为消化不良。
警惕胰腺癌的早期信号
胰腺癌被称为“癌中之王”,其生存率极低,早期症状不典型,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,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不适。如何区分普通胃病与胰腺癌?
普通胃病
- 通常为阵发性疼痛,明显与饮食相关;如胃溃疡,疼痛多呈烧灼感或钝痛,进食后疼痛会减轻。
- 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胃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。
胰腺癌
- 多表现为持续性加重的钝痛,痛感显著更剧烈,甚至可放射至腰背部。
- 服用胃药没有效果,疼痛持续且基本没有缓解期。
- 疼痛与体位相关,仰卧及脊柱伸展时痛感加剧,而蜷膝卧位则减轻疼痛。
科学预防胰腺癌的策略
虽然胰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,但一些危险因素已被流行病学研究确认,包括长期吸烟、过量饮酒、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等。为此,刘双主任建议采取以下科学策略来降低发病风险:
1. 生活方式干预
- 烟草控制:主动戒烟并远离二手烟,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。
- 限酒管理:控制酒精摄入,避免长期酗酒对肝脏和胰腺造成负担。
- 饮食调整:以清淡、易消化、低脂肪的食物为主,多摄入新鲜蔬菜和全谷物。
- 运动与体重管理: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,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。
2. 健康监测建议
- 普通人群:建议每年进行全身健康体检,包括腹部超声和肝功能等基本项目。
- 高危人群(如年龄超过45岁或有胰腺癌家族史者):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血清CA19-9(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),必要时应结合腹部CT或MRI进一步筛查。
918博天堂倡导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并定期体检,这是降低消化道疾病及相关重症风险的重要手段,因此应长期坚持。如若出现上腹部不适,切勿盲目自行诊断或用药,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。